眾所周知,職業教育是我國龐大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拉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和助推科技創新的重要動力源泉。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的中高等職業教育早已分別占據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職業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卻長期遭受歧視,經常遇到重重困難,以致許多職教辦學者的信心受到打擊、信念面臨挑戰,普遍出現怨天尤人、畏難不前,甚至得過且過的現象,這無疑會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帶來隱患和阻力。
職業教育需要“正能量”。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的辦學實踐給我們做出了表率,他們以務實的舉措和創新的探索詮釋了職教應該怎么辦和辦了職教為什么。
于服務社會中彰顯價值。在我國現階段的人才選拔機制中,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或高考中的失利者,沒能考取重點高中或大學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步入職業院校之后,自卑與他們如影隨形,自棄是很多人的常態選擇。這些心理障礙的客觀存在,不僅增加了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難度,而且還造成他們因心理自鎖而消極對待學習和生活,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如何解開他們的心結、開啟他們的心扉、提振他們的信心,是職業教育面臨的最艱巨任務。陜鐵院學生通過堅守國家鐵路大動脈體現自己的專業價值和人生價值,通過星夜檢測鋼軌、服務春運感受甘做幕后英雄的偉大,在反哺社會中培養自豪和自信。青島華夏職教中心學生在為空巢老人和困難家庭送“福”的過程中,強化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和角色自信。而常州紡織服裝職院學生更是在利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的活動中,因為“幫商場免費做面料知識講解”、“服裝柜臺的營業員都認識我了”、“顧客還以為我是營業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職業教育做到這個份上,有誰還能說它不成功呢?
于回饋家人中提振信心。職業教育長期不被看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學生家長。現實中,正是因為家長們嫌棄職業教育沒出息,才會有那么多的學生寧愿復讀重考,甚至輟學打工也不肯屈就職校。所以,要想破解職業教育生源緊缺的難題,根治職教缺乏吸引力的雜癥,除了強化內涵發展,通過提升育人質量來改善職業教育的社會聲譽之外,設法消除家長對職業教育的成見,堪稱行之有效的治本之舉。常州紡織服裝職院正是摸準了家長的思想脈搏,才結合專業特點和年級特征給學生布置獨具特色的寒假作業,讓學生自己選面料、自己量尺寸,并親自為父母做成新衣服。可以想象,當父母穿上孩子為自己定做的合身新衣,其內心的感受肯定比享受一次孩子“洗腳”要強烈得多、美妙得多。通過“檢閱”孩子的“作業”,他們對孩子所學的專業加深了了解,更對職業教育改變了看法。當他們在春節走親訪友時美滋滋地夸獎孩子的“杰作”時,他們不但認可了職教、宣傳了職教,更是在提振孩子的信心。